“组织找我们谈话,我们确实感到了压力。”日前,中央民族大学某学院党政“一把手”接受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后坦言,“通过谈话,工作方向清了、工作思路明了。”
着眼于做实做细政治监督,中央民族大学探索建立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进行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谈话紧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党的建设、思政工作、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廉政风险等多个方面,通过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推动“两个责任”协同贯通、一体落实。截至目前,谈话已覆盖全校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
抓关键少数,层层压实对一把手监督责任
政治监督谈话体现的是政治效果,落实的是政治责任。“党和国家赋予中央民族大学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立德树人。”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建立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开展谈话时反复申说,“院系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主体,书记、院长拧成一股绳,才能把这份政治责任履行好。”
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校党委书记带头执行谈话制度,一级带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去年,学校将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列入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通过召开校纪委会议,经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6月印发了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工作实施方案。”中央民族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方案就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谈话制度作出明确,具体阐明了“为何谈、由谁谈、谈什么、怎么谈”等基本问题,规定了政治监督谈话的目的与分工、内容与要求、时间与安排。此外,学校还制作了工作手册提供指导,安排专人全程记录。
“谈话要善抓‘牛鼻子’。只有盯住‘领头雁’和‘指挥部’,才能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马文喜说。
立足治未病,精准画像对症下药
“招生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要以过往教训为戒,认真做好艺术类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谈话制度建立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与16个重点职能部门和规模较大学院“一把手”开展13次一对一或一对多谈话。谈话中除了谋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突出“三不”一体推进,为谈话对象明确重点、划出底线。
“不要等到生病了吃‘消炎药’,要在生病前打‘预防针’,增强免疫,防治未病。”郭广生说,通过谈话把监督进一步前置,把监督抓得更早,将对“一把手”的负责和关爱落实落细。
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齐抓共管,通过上级“一把手”抓下级“一把手”,层层抓落实。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与分管部门和联系学院“一把手”进行谈话82次。
为提升谈话实效,中央民族大学注重抓好谈前、谈中、谈后三个关键环节,把谈话做细做准做实,力求谈到点子上、谈到内心处。谈前,做足基础工作,客观精准“画像”,个性化定制谈话方案。谈中,用真情实意打动人,设身处地提出建议。谈后,加强跟踪问效,确保发挥作用。
“谈话既见人见事见思想、当面锣对面鼓,又以理服人、以情暖人、以德化人。”中央民族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谈话聚焦中心工作,聚焦风险隐患,努力做到显性隐性问题全覆盖、思想作风全覆盖、班子个人全覆盖。
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推进谈话具体化规范化
“政治监督谈话,既是督促,更是嘱托。”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某重点领域职能部门“一把手”接受谈话后说,谈话中涉及的一些情况,之前的确没意识到。“这既是真诚帮助,又是提示警示。”
马文喜说:“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增强了班子领导力、号召力,提升了学院凝聚力、向心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鼓舞了奋勇拼搏的士气。”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和纪委贯通“两个责任”,加强日常监督,充分发挥二级单位纪委监督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监督途径,不断提升监督效能。扎实开展校内巡察取得积极成效;组织开展回访教育,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努力做到有温度、有成效。
通过打出一套监督组合拳,中央民大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2021年发表理论文章数量,位列北京市21家研究基地榜首;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民族学“一流学科”所有建设指标均获评第一档;首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
“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在破解‘大院长’‘小书记’现象上迈出新步伐,推动形成党建统领、党政同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政治生态。”张京泽说,民大将坚持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边完善,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着力提升监督效能,不断推进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具体化规范化实效化。(通讯员 胡鑫)